黄金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 第39章 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
  赵宝和诸葛明能进内阁,朱七牛仔细想过后,觉得也是他们能力使然。

  赵宝十一二岁时就已经跟个小大人一样了,做事情很有章法,而且比较能看透事情本质,足够稳重。

  打个比方,一群人一起赶远路,中间碰上小路了,肯定会有人想抄近路,也肯定会有人半途休息,甚至有人觉得太累,原路返回。

  而赵宝呢,必然是能够坚持不懈走到终点的人,因为他足够坚韧。

  至于小路,他是肯定不会去抄的。

  因为小路代表着不稳定,中途可能碰上路断了、野兽、迷路等等各种情况。

  而他必然能在碰到小路时就看透这些可能的遭遇,并且提前预防避险,选择堂而皇之的大路。

  像他这样的性格,或许冲劲不足,但到负责给皇帝出谋划策的内阁里任职无疑是很恰当的。

  诸葛明则是另一种性格了,跳脱、潇洒、不走寻常路,有时候又单纯的可爱,若他进了内阁,必然会成为内阁活宝。

  碰到一些需要出主意的时候,他那迥异于普通人的脑洞兴许能让他想出一个十分诡异且有效的法子,最终解决问题。

  他又出身不低,家里富裕,不容易被金钱、美色诱惑腐蚀,入内阁后也就不容易被其他官员靠手段拉拢过去了,可以当一个纯臣。

  朱七牛相信,掌握着锦衣卫、并且多次听自己提起过这二人的朱雄英对他们必然足够了解,这才点了他们的将,让他们充任第一批内阁成员。

  只可惜朱七牛已不在京城了,错过了和他们的相聚。他甚至都没等到杨士奇回京述职。

  朱七牛却也只是略为遗憾。

  毕竟三位媳妇儿都在身边,还有个活宝妹妹陪着,实在没太多空闲遗憾伤悲。

  一路往西南方而去,五人整日游山玩水,赏景闲聊,过得那叫一个惬意。

  直到鲜花逐渐凋谢,气候开始变热,这才改道一路直插东北。

  往东北的这一路可有趣了,越是靠近目的地,气候反而越是降低,沿途竟然又能看见花儿了,不由得让人感叹华夏地大物博,纵深够长,气候神奇。

  最终,经过长达三个多月的漫长旅程后,朱七牛一行人来到了东北边境的定辽右卫。

  定辽右卫乃是辽东都指挥使司麾下的卫所之一,辖区内并没有太多普通百姓,最起码没有内地那么多。

  在这种边疆之地,最多的就是卫所士兵及士兵亲属了。

  定辽右卫往东南去便是曾被太宗文皇帝朱标赐名的朝鲜,而若是往东北去,即是清朝皇亲国戚们的先祖——女真。

  女真不是国家名,也不是民族名,而是对那一片区域的人的统称,就跟匈奴、瓦剌差不多。

  实际上有知识的人都知道在其内部有着更细微的族群划分,正如不是所有瓦剌人都是瓦剌族一样,也不是所有女真人都是女真族。

  事实是,女真那一片区域里各族混居,其中甚至不少都是汉人。

  久而久之,他们的生活习惯、语言、文化、服饰等都有同化,早就没法单纯的分辨了,又因其缺乏记录史料的意识,所以很难追根溯源。

  对于女真这两个字,朱七牛可是闻名已久了,早年间他之所以怂恿太上皇拿下东北,给予当地百姓多点关心多点爱,根本原因便是在于女真后来会趁着大明内乱、在一帮孝子贤孙的帮助下捡漏中原大地。网站公告: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如果您觉得本站还好,为了避免转马丢失内容,请下载爱读免费小app。下载地址:https://cdn.y13398281206.com/apk/aidufree.apkhttps://cdn.y13398281206.com/apk/aidufree.apk 爱读免费小说app更新最快,无广告,陈年老书虫客服帮您找想看的书!

  这,其实还不是让朱七牛最气愤的。

  捡漏就捡漏呗,哪有不败的王朝呢?能多一块疆域合进来,其实还挺好。

  关键是女真的后人不当人啦,防汉胜于防川,前期各种屠杀、羞辱不说,中后期还各种欺骗、隐瞒、打压,愣是生生敲断了这个国家的脊梁,还把这个国家生生拖着从先进行列掉入了深渊。

  要不是后来老天都看不下去了,降下一帮猛人带着百姓共襄盛举,华夏?呵呵,直接就要被抹去了。

  最最让朱七牛气愤的是,康熙也好,乾隆也罢,早就清楚明白那时的西方到底在经历着什么。

  以他们的聪明,又岂能预料不到一百年后的大清会是什么样子?

  可他们为了自己家的皇位,为了不让汉人找到另一条出路,愣是目送着科技发展、工业爆发的大船远去,就是不让上船。

  有人敢信吗?康熙皇帝还跟史称太阳王的路易十四是笔友呢。

  可人家路易十四呢?南征北战,开疆拓土,改良财政、商业、航海等等各种举措,甚至对电流、金属特性、密度、潮汐等都有猜想和试验,后来还影响到了爱迪生。

  反观康熙,就跟个食古不化的一百年前的老头子似得,完全不像是路易十四的同时代人物。

  饶是朱七牛这样风度翩翩的俏公子,每每看到这段记载时,都忍不住拍案叫绝,直呼‘简直了’。

  这个时期的女真名义上却依旧是大明的附庸,多年前高丽王曾野心勃勃想经略这里,但被太上皇朱元璋驳回了,两国关系一度有些恶化。

  不久之后,高丽王就被臣子李成桂给篡国了。

  这才有了太宗文皇帝赐名朝鲜的典故。

  虽然是附庸,但一来女真并没有形成国家,都是一个个部落,不够资格给大明朝贡,二来也是他这边实在没啥太好的东西,天朝上邦的大明也看不上他们的朝贡。

  两方关系就这样比较冷淡的维持着,一边鲜衣怒马,有服章之美,有礼仪之大,一边呢,近乎刀耕火种,粗暴野蛮,就跟两个世界似得。

  但这其实也是过去式了。

  得益于鞑子被大明收拾消停了,再也没有从草原上过来抢劫过,女真人的安全不受威胁了,甭管是种田种地还是骑马打猎,总归不用提心吊胆了,一年下来但凡勤快点,运气又不是太差的话,糊口还是没问题的。

  又得益于大明三代皇帝坚持不懈的推行‘动起来’战略,哪怕是边疆之地的辽东,富裕程度那也是肉眼可见的,百姓生活比之过去好了不老少。

  经济形势的变好以及财富的变多,必然会滋生更多的商业活动。

  有那胆子大的商人,冒险去女真那边进货,然后卖去内地,再从内地购买盐、丝绸、玻璃等卖回女真,转手就是几十倍的暴利。

  女真那边呢,也有些机灵的家伙,想方设法的维持跟大明这边的商人的关系,又是卖猎物、皮毛,又是买粮食、炭火等,竟也跟着分润了不少利润,娶妻生子盖大楼,家里各种面额的币钞堆成堆,日子过得别提多美。

  朝鲜那边也是一样。 网站公告: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想要无广告阅读请下载爱读免费小说https://cdn.y13398281206.com/apk/aidufree.apk 爱读免费小说更好体验,更快更新敬请您来体验!!!! 爱读免费小说 欢迎您!!!